紅茶的基本工藝流程,第一道工序,我們前說過了萎凋對不對,那鮮葉拿過來呢,之后先做萎凋,萎凋是第一道工序,適度的萎凋完成之后,我們就要進行揉捻,有一些這個制作方式是在揉捻的時候,它要做揉切,它要切一刀,那再往下呢,它就開始最重要的發(fā)酵環(huán)節(jié)了,我們要放那個筐里面,或者放布包里面讓它發(fā)酵都可以,讓它自自然起溫,自然發(fā)酵。那再往下呢就是干燥,那滇紅茶呢,現(xiàn)在還是多數(shù)采用的是以烘干為主,還有就是近兩年來,曬紅也逐漸多了起來,通過曬干的方式生產(chǎn)的紅茶更有利于紅茶的一個保存。下面仔細講一下紅茶基本工藝流程。
首先是萎凋,我們的萎凋是怎么做的,它這個槽大家發(fā)現(xiàn)它是網(wǎng)狀的,然后從下面是可以通熱風的,這個就叫你可以做加溫萎凋,這個適用于說我們在任何天氣情況下,不受外因所影響,都能夠穩(wěn)定的在一定時間周期之內,把這個紅茶給它萎凋出來,一般來講的話,茶農(nóng)家里面,我們如果是做曬紅,自己做的話,就是自然萎凋,自然萎凋的話會比較受限于天氣,如果天氣氣溫高。然后沒有太多這個通風的話,溫度一高,失水快對不對,萎凋的速度就會快,鮮葉薄薄的攤放在那里,隨著它的攤放時間的延長,它會從簡簡單單的一個物理變化,就是簡單的在失水。
關于萎淍失水的這個狀態(tài),我們舉大白菜這個大青菜的例子就能一目了然,大家買回家,如果是比較暖和的天氣的一個大青菜,你放在那里的前一段時間剛剛開始,它是清脆挺拔的,飽滿的,這個就你一看上去就知道它內涵物質,包括汁水啊,非常的飽滿啊,就挺拔在那里,隨著不斷的失水,它就會開始蔫掉,但是在前半程它蔫掉的這個過程當中,它只是在失水,伴有少部分極少一部分的氧化在發(fā)生,但是主要是在失水,它葉子不會變紅,但是隨著你這個放在那兒,那個大青菜放在那兒的時間越來越久,越來越久,比如說放了七八天了,那它不只是在這個蔫兒掉了,它的葉子就開始發(fā)紅,發(fā)黃就開始變色,這個就是萎雕的過程。
這個過程和我們講的做生茶,做曬清茶這個灘晾最本質的一個區(qū)別,那灘晾只是時間更短一點點,那我們的灘晾的目的是為了讓鮮葉失掉一部分水分,然后讓它的清臭味透掉一點點,讓它的葉片變得更柔軟,不會在翻炒的這個過程當中折斷掉,你做出來也不好,然后還有一個是你不失水到充分的一個程度的話,你進行殺青,那殺青的時間會很長,殺青時間一旦長,就容易出這一些,比如糊味、悶味,葉梗發(fā)紅發(fā)爛這種就容易出現(xiàn)這個情況,所以我們鮮葉要進行灘晾,對吧?做曬葉精茶,那做紅茶,做白茶的話就是萎凋了,讓它時間更久一點點,那就伴隨著你這個鮮葉水分不斷不斷不斷的流失,那葉片就會越來越萎縮,越來越軟,然后那葉子會從我們的這種鮮綠色轉化為暗綠色,同時內含物質在發(fā)生變化。這個對于香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改變之一。